為闡明提取方法對闊葉箬竹(Indocalamus latifolia)鮮葉揮發(fā)性成分組成及風味特征的影響,采用水蒸氣蒸餾(steam distillation,SD)、同步蒸餾提取(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 extraction,SDE)、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SFE)、固相微萃取(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和動態(tài)頂空(dynamic headspace,DHS)5 種方法提取闊葉箬竹葉中的揮發(fā)性成分,并結合氣相色譜-質譜技術、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相對風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對提取的揮發(fā)性成分進行系統(tǒng)分析。結果表明,提取方法對闊葉箬竹葉揮發(fā)性化合物的組成及相對含量影響顯著,5 種方法提取闊葉箬竹葉共鑒定出84 種揮發(fā)性成分,主要包括醛類、醇類、酮類、酯類及烷烴類化合物,其中DHS法和SPME法對醛類(64.17%和42.82%)和醇類(26.40%和29.25%)等熱敏性物質富集效果最佳,SFE法對烷烴類(56.50%)和萜類(20.97%)物質的選擇性提取效果最好;PCA結果表明,PC1(32.16%)和PC2(26.03%)可有效區(qū)分不同提取方法的特異性;根據闊葉箬竹葉揮發(fā)性化合物的ROAV篩選出β-紫羅蘭酮為共有的關鍵風味化合物,其在整體風味中起主導作用,并與葉醇、1-辛烯-3-醇、β-環(huán)檸檬醛等關鍵風味物質共同形成了闊葉箬竹葉豐富的風味特征。本研究可為闊葉箬竹葉資源在食品工業(yè)和醫(yī)藥領域的高值化利用提供數據支持。
2023年第44卷 2022年第43卷 2021年第42卷 2020年第41卷 2019年第40卷 2018年第39卷 2017年第38卷 2016年第37卷 2015年第36卷 2014年第35卷 2013年第34卷 2012年第33卷 2011年第32卷 2010年第31卷 2009年第30卷 2008年第29卷 2007年第28卷 2006年第27卷 2005年第26卷 2004年第25卷 2003年第24卷 2002年第23卷 2001年第22卷 2000年第21卷 1999年第20卷 1998年第19卷 1997年第18卷 1996年第17卷 1995年第16卷 1994年第15卷 1993年第14卷 1992年第13卷 1991年第12卷 1990年第11卷 1989年第10卷 1988年第09卷 1987年第08卷 1986年第07卷 1985年第06卷 1984年第05卷 1983年第04卷 1982年第03卷 1981年第02卷 1980年第01卷
                 電話: 010-87293157
 電話: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qū)洋橋70號
 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qū)洋橋70號
            
版權所有 @ 2023 中國食品雜志社 京公網安備11010602060050號 京ICP備14033398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