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學術科研之先,創(chuàng)食品科技之新
—— 中國食品雜志社
期刊集群
L-茶氨酸與單糖模擬熱反應揮發(fā)性成分分析
來源:導入 閱讀量: 65 發(fā)表時間: 2025-06-13
作者: 郭向陽,宛曉春
關鍵詞: L-茶氨酸;茶葉單糖;揮發(fā)性成分;美拉德反應;茶葉香氣生成機理
摘要:

為深入探究茶氨酸作為香氣前體的潛力,借鑒美拉德反應原理,利用氣相色譜-質譜聯(lián)用技術對L-茶氨酸與單糖在加熱條件下的模擬反應生成的揮發(fā)性成分進行分析。在120 ℃加熱2 h的條件下,L-茶氨酸與4 種茶葉中常見單糖(D-葡萄糖、D-半乳糖、D-阿拉伯糖及D-木糖)均能夠反應并生成揮發(fā)性成分。L-茶氨酸與D-葡萄糖、D-半乳糖模擬反應中產生較多的揮發(fā)性成分,分別鑒定出32 個和21 個化合物,其中含氮的化合物分別有17 個和12 個,且以含吡咯和酰胺類結構的雜環(huán)化合物為主,包括具烘烤香的4-乙基-2-甲基吡咯、4-乙基-2,3-二甲基-1H-吡咯、2-乙酰基吡咯及N-乙基琥珀酰胺。相比之下,L-茶氨酸與D-阿拉伯糖、D-木糖模擬反應中鑒定出的揮發(fā)性成分數量較少,分別為6 個和9 個。L-茶氨酸與D-阿拉伯糖模擬反應中含吡咯結構的雜環(huán)化合物含量較高,如具烘烤香的2,3-二甲基-1H-吡咯;而D-木糖與L-茶氨酸模擬反應中主要生成含呋喃結構的雜環(huán)化合物。此外,L-茶氨酸單獨加熱到120 ℃時也能產生揮發(fā)性成分。在這些鑒定的揮發(fā)性成分中,含嘧啶結構的雜環(huán)化合物及烷烴類化合物含量較高。同時,對模擬反應中產生的部分化合物的香氣生成機理進行推測,即加熱條件下,以L-茶氨酸和糖作為反應底物,可能通過美拉德反應或斯特勒克降解反應生成揮發(fā)性成分。主成分分析能夠較好地將不同模擬反應進行區(qū)分,表明L-茶氨酸與不同單糖之間的熱反應特性不同。本研究不僅為茶葉香氣生成機理提供了數據支持,也為茶葉加工工藝優(yōu)化及品質控制奠定了理論基礎。

電話: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qū)洋橋70號

版權所有 @ 2023 中國食品雜志社 京公網安備11010602060050號 京ICP備14033398號-2

行唐县| 本溪市| 安阳县| 富裕县| 韶山市| 山阳县| 衢州市| 新化县| 泽普县| 敖汉旗| 铜山县| 秦皇岛市| 文化| 平乐县| 天气| 浦北县| 万载县| 南阳市| 神池县| 平利县| 滨海县| 鄂托克旗| 荥阳市| 安顺市| 沛县| 全州县| 铜梁县| 盘山县| 南川市| 德昌县| 万载县| 襄垣县| 长兴县| 商洛市| 东乡族自治县| 宁德市| 南川市| 张家界市| 三门峡市| 武平县| 四子王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