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學術(shù)科研之先,創(chuàng)食品科技之新
—— 中國食品雜志社
期刊集群
嗜果聚糖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 19M03的篩選及全基因組測序分析
來源:導入 閱讀量: 45 發(fā)表時間: 2024-12-10
作者: 孫大慶,齊賀,邸子清,葛相麟,洪青平,杜新蕊,姚禹西,李洪飛
關鍵詞: 果聚糖代謝;全基因組測序;代謝機制
摘要:

為探究乳酸菌果聚糖代謝機制和開發(fā)低果聚糖發(fā)酵食品,本研究對287 株酸面團來源的乳酸菌進行果聚糖利用能力篩選,獲得1 株嗜果聚糖乳酸菌19M03,之后利用高通量測序和生物信息學技術(shù)對該菌株進行全基因組測序和果聚糖代謝機制分析。測序結(jié)果表明,菌株19M03基因組含有1 個染色體和9 個質(zhì)粒,基因組全長3 246 316 bp,GC相對含量44.53%,包含3 084 個編碼基因、66 個tRNA和16 個rRNA。系統(tǒng)發(fā)育關系分析表明,分類學上菌株19M03屬于植物乳植桿菌。基因功能注釋結(jié)果表明,在同源蛋白簇、基因本體論、京都基因與基因組百科全書(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和碳水化合物活性酶數(shù)據(jù)庫中,19M03共編碼357 個碳水化合物代謝相關基因和351 個碳水化合物轉(zhuǎn)運相關基因,其中與果聚糖代謝和轉(zhuǎn)運相關的基因均有12 個。根據(jù)這些基因在KEGG數(shù)據(jù)庫中的代謝關系,提出19M03果聚糖代謝模型。該模型解析了果聚糖水解過程及其催化反應的細胞定位(既可胞內(nèi),又可胞外)、細胞膜中運輸?shù)途酃呛凸堑奶禺愞D(zhuǎn)運蛋白(IIABCFOS、IIABCDfru、IIABCfru)、細胞內(nèi)果糖分解代謝途徑(n=4)和果糖合成代謝途徑(n=1)及其所有相關酶的編碼基因。此外,耐藥和毒力基因分析證明19M03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總之,本研究篩選獲得了1 株嗜果聚糖乳酸菌19M03,并在全基因組水平揭示了19M03果聚糖代謝機制,這些結(jié)果可為闡明乳酸菌果聚糖代謝機制提供重要的理論參考,為今后低果聚糖功能食品的開發(fā)和應用提供優(yōu)質(zhì)的菌種資源。

電話: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qū)洋橋70號

版權(quán)所有 @ 2023 中國食品雜志社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602060050號 京ICP備14033398號-2

灌阳县| 张家川| 东丰县| 景德镇市| 德令哈市| 东阿县| 怀安县| 美姑县| 波密县| 简阳市| 开远市| 施甸县| 乌拉特中旗| 安福县| 新蔡县| 思茅市| 洛南县| 民丰县| 长武县| 赣州市| 渭南市| 宣城市| 河北区| 保山市| 卫辉市| 东城区| 兴海县| 禹州市| 永靖县| 垣曲县| 庐江县| 聂拉木县| 崇信县| 颍上县| 孝昌县| 南部县| 新乡县| 泰来县| 连平县| 铜陵市| 高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