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lǐng)學(xué)術(shù)科研之先,創(chuàng)食品科技之新
—— 中國食品雜志社
期刊集群
鮮切甘薯不同部位褐變機理差異
來源:食品科學(xué)網(wǎng) 閱讀量: 188 發(fā)表時間: 2018-01-08
作者: 王禮群,劉 碩,楊春賢,張欣怡,姚世響,鄧麗莉,曾凱芳
關(guān)鍵詞: 鮮切甘薯;酶促褐變;綠原酸;多酚氧化酶;過氧化物酶
摘要:

以‘渝薯17’甘薯為實驗材料,將鮮切甘薯分為皮部、周邊以及中心3 個部位。通過對冷藏過程中鮮切甘 薯不同部位褐變情況、褐變底物酚類物質(zhì)含量、褐變相關(guān)酶活力的比較研究,探討鮮切‘渝薯17’不同部位的褐變 機理及差異。結(jié)果表明,綠原酸是甘薯褐變的主要底物,鮮切甘薯不同部位褐變存在差異,皮部褐變最嚴重,周邊 次之,中心最弱。皮部總酚和游離酚含量均顯著高于周邊和中心組織(P<0.05),其中主要底物綠原酸含量為周 邊和中心組織的3~4 倍。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oxidase,PPO)是引起皮部組織褐變的主要酶,苯丙氨酸解氨酶 對酚類物質(zhì)的積累起促進作用;周邊組織褐變由PPO和過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協(xié)同作用催化;中心組織 褐變則主要由POD引起。

電話: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qū)洋橋70號

版權(quán)所有 @ 2023 中國食品雜志社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602060050號 京ICP備14033398號-2

醴陵市| 吉林市| 正阳县| 琼结县| 石家庄市| 明溪县| 白银市| 徐水县| 丽江市| 铁岭县| 岳阳县| 县级市| 岗巴县| 巴里| 灵璧县| 疏勒县| 尼木县| 砚山县| 英超| 武定县| 新野县| 鹿泉市| 嵩明县| 开封市| 舒兰市| 台前县| 丰宁| 遵义市| 兰西县| 永川市| 淮南市| 荔波县| 乌拉特后旗| 固原市| 景德镇市| 长顺县| 桑日县| 城口县| 云安县| 城口县| 长汀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