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lǐng)學術(shù)科研之先,創(chuàng)食品科技之新
—— 中國食品雜志社
期刊集群
牛源性大腸桿菌O26熱休克-酸應激響應
來源:食品科學網(wǎng) 閱讀量: 146 發(fā)表時間: 2021-12-07
作者: 宓曉雨,張?zhí)K,王思亓,趙王晨,禹金龍,林思棋,王龍鳳,江蕓
關(guān)鍵詞: 大腸桿菌O26;熱休克;乳酸應激;存活;應激基因
摘要:

為探討熱休克-酸應激對大腸桿菌O26存活及相關(guān)基因表達的影響,以本實驗收集的22 株牛源性O(shè)26為對象,首先進行乳酸和鹽酸耐受實驗,進而選取乳酸耐受性能不同的菌株混合進行熱休克-酸應激存活實驗,最后選取1 株代表菌株采用實時聚合酶鏈式反應分析應激2 h和4 h時一般應激基因rpoS、酸應激基因(asr、ycfR、gadA)、熱應激基因(rpoH、dnaK、clpB和groEL)的表達差異。結(jié)果表明,乳酸或鹽酸處理2 h后22 株O26存活菌數(shù)均顯著下降(P<0.05),耐受程度呈現(xiàn)菌株差異,且同一菌株對乳酸、鹽酸的耐受有差異。與正常胰蛋白胨大豆肉湯對照組相比,5 株O26混菌酸應激和熱休克-酸應激均導致存活菌數(shù)逐漸下降,而熱休克-酸應激組存活菌數(shù)高于酸應激組,表明熱休克發(fā)揮交叉保護效應,增強了O26抗酸能力。酸應激導致菌株G10Z1應激相關(guān)基因表達基本下調(diào),而熱休克-酸應激組與酸應激組相比上述基因的表達基本上調(diào),表明熱休克的交叉保護作用與上述基因表達水平的增加有關(guān)。提示食品實際生產(chǎn)加工中,當非致死性熱處理與酸化聯(lián)合使用時應注意交叉保護可能導致的食品安全風險增加的現(xiàn)象。

電話: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qū)洋橋70號

版權(quán)所有 @ 2023 中國食品雜志社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602060050號 京ICP備14033398號-2

诏安县| 梅州市| 日喀则市| 莲花县| 漠河县| 汉阴县| 株洲市| 永泰县| 云南省| 深泽县| 中江县| 策勒县| 浙江省| 徐汇区| 安图县| 泽州县| 探索| 安国市| 邢台县| 平泉县| 乌恰县| 临澧县| 封丘县| 怀宁县| 澳门| 金秀| 佛山市| 辉县市| 石棉县| 兴义市| 广州市| 宝清县| 佛学| 来凤县| 龙井市| 玛沁县| 博兴县| 布尔津县| 余干县| 临沂市| 达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