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lǐng)學(xué)術(shù)科研之先,創(chuàng)食品科技之新
—— 中國食品雜志社
期刊集群
常見6種雜糧與2種主糧的抗氧化活性比較研究
來源:食品科學(xué)網(wǎng) 閱讀量: 170 發(fā)表時間: 2017-06-07
作者: 徐元元,國旭丹,賀麗霞,王 敏*
關(guān)鍵詞: 雜糧|抗氧化活性|多酚|黃酮
摘要:

目的:比較常見6種雜糧:蕎麥(甜蕎、苦蕎)、小米、糜米(粳性、糯性)、玉米、薏米、燕麥與2種主糧:大米、小麥?zhǔn)秤貌糠值目偡印ⅫS酮含量及其存在形式和抗氧化活性差異,并分析總酚、黃酮含量與抗氧化活性之間的相關(guān)性。方法:采用Folin-Ciocalteu法測定總酚含量,NaNO2-Al(NO)3測定黃酮含量;DPPH自由基法、ABTS+·法、β-胡蘿卜素-亞油酸乳化液法和還原力法評價樣品的抗氧化能力。結(jié)果:總酚含量由高至低為:苦蕎、甜蕎、燕麥、薏米、玉米、小米、粳性糜米、小麥、糯性糜米、大米,并且除小米、糯性糜米外其他樣品提取物的多酚主要以自由態(tài)存在,占總酚的64.18%~98.70%;黃酮含量最高的為薏米、燕麥次之,且均多以自由態(tài)存在;雜糧的抗氧化活性高于主糧,其中苦蕎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ABTS+·能力和總還原力最強(qiáng),甜蕎次之,而小米抑制β-胡蘿卜素褪色能力最強(qiáng);同時,抗氧化活性與總酚含量之間具有良好的線性關(guān)系,與黃酮含量的相關(guān)性不明顯。結(jié)論:雜糧的總酚含量及總抗氧化活性高于主糧,其中苦蕎最為突出,因此,推薦增加日常雜糧食用量以彌補(bǔ)主糧膳食中多酚物質(zhì)含量過低的不足。

電話: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qū)洋橋70號

版權(quán)所有 @ 2023 中國食品雜志社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602060050號 京ICP備14033398號-2

辽阳县| 比如县| 新巴尔虎左旗| 同心县| 岚皋县| 丹阳市| 轮台县| 襄城县| 寿光市| 南澳县| 桂阳县| 建宁县| 如东县| 平南县| 两当县| 凤翔县| 宁陕县| 霍城县| 芒康县| 元氏县| 镇宁| 石门县| 潍坊市| 凤庆县| 读书| 鄂温| 原阳县| 吉安市| 文成县| 体育| 新丰县| 凭祥市| 长丰县| 孝义市| 杭锦旗| 普宁市| 民丰县| 普格县| 商丘市| 嘉峪关市| 胶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