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學術(shù)科研之先,創(chuàng)食品科技之新
—— 中國食品雜志社
期刊集群
姜黃醇提物化學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
來源:食品科學網(wǎng) 閱讀量: 193 發(fā)表時間: 2019-09-26
作者: 劉 宇,熊 亮,彭 成,李小翠,蒙春旺,劉 菲,郭 力
關鍵詞: 姜黃|化學成分|抗氧化活性
摘要:

目的:研究姜黃(Curcuma longa L.)的化學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應用硅膠柱色譜、Sephadex LH-20凝膠柱色譜以及高效液相制備色譜等方法進行分離純化,根據(jù)高分辨質(zhì)譜、核磁共振譜鑒定化合物的結(jié)構(gòu);同時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法、2,2’-聯(lián)氮雙(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法和鐵氰化鉀還原法對分離得到的化合物進行抗氧化活性篩選。結(jié)果:從姜黃中分離鑒定了7 個合物,分別為Zingerol(1)、Dihydroferulic acid ethyl ester(2);乙基-3-(4-羥基-苯基)-丙酸乙酯(3)、Zingerone dimer [4,4’-(6,6’-dihydroxy-5,5’-dimethoxy-[1,1’-biphenyl]-3,3’-diyl) bis(butan-2-one)](4)、姜酮(5)、4-(3,4-二甲氧基苯基)丁烷-2-酮(6)、香草醛(7)。其中,化合物1~5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ABTS陽離子自由基清除實驗中,化合物1和化合物2的IC50值分別為(3±0.2)μmol/L和(12±1.0)μmol/L,化合物1優(yōu)于陽性對照VC(VC的IC50值(13±1.1)μmol/L),化合物2與VC效果相當,還原力實驗中,化合物1活性優(yōu)于VC,濃度低于0.125 μmol/mL時化合物2活性強于VC。結(jié)論:化合物4為新的天然產(chǎn)物,化合物1、2、3和6為姜黃屬中首次發(fā)現(xiàn),化合物1抗氧化活性較強可能與其脂肪鏈2位上羥基取代有關,姜黃醇提物中的酚類成分是姜黃抗氧化活性的物質(zhì)基礎之一。

電話: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qū)洋橋70號

版權(quán)所有 @ 2023 中國食品雜志社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602060050號 京ICP備14033398號-2

达日县| 吉木萨尔县| 哈巴河县| 乐安县| 彝良县| 长沙市| 彰化市| 唐山市| 金阳县| 从化市| 佛冈县| 漳州市| 临沧市| 贵溪市| 利辛县| 霍林郭勒市| 平和县| 彰化县| 绥宁县| 丹东市| 临西县| 东阳市| 棋牌| 曲麻莱县| 云安县| 故城县| 柳江县| 同仁县| 惠安县| 汝南县| 湘西| 西乌珠穆沁旗| 崇文区| 临沂市| 绵阳市| 酒泉市| 宝应县| 鹿邑县| 横峰县| 茂名市| 赫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