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學術科研之先,創(chuàng)食品科技之新
—— 中國食品雜志社
期刊集群
不同飼養(yǎng)方式對牦牛瘤胃微生物區(qū)系及肌肉品質的影響
來源:食品科學網 閱讀量: 157 發(fā)表時間: 2020-08-19
作者: 譚子璇,柏雪,羅璠,郭瓊,劉欣宇,冉黎,高彥華,
關鍵詞: 飼養(yǎng)方式;瘤胃微生物;肉品質;揮發(fā)性風味物質
摘要:

飼養(yǎng)方式是影響牦牛肉品質的重要因素之一,本實驗旨在比較兩種不同飼養(yǎng)方式對牦牛瘤胃微生物區(qū)系、肌肉品質及其風味物質的影響。選擇年齡、體質量相近的,分別舍飼育肥與放牧條件下飼養(yǎng)的牦牛各8 頭,屠宰后采集瘤胃液用于瘤胃微生物多樣性分析,采集背最長肌用于肉品質、脂肪酸、肌纖維特性及揮發(fā)性風味物質的測定。結果表明:放牧牦牛瘤胃微生物操作分類單元數(shù)目和ACE、Chao 1、Shannon指數(shù)均顯著高于舍飼牦牛(P<0.05)。肉品質測定結果中,舍飼牦牛肉的滴水損失率、蒸煮損失率及熟肉剪切力、肌纖維密度均顯著低于放牧牦牛肉(P<0.05),同時,其肌內脂肪含量為1.14 g/100 g,顯著高于放牧牦牛(P<0.05)。舍飼牦牛肌肉中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相對含量顯著高于放牧牦牛(P<0.05),多不飽和脂肪酸相對含量顯著低于放牧牦牛(P<0.05)。在舍飼牦牛與放牧牦牛肌肉中分別檢測出27 種和34 種揮發(fā)性風味物質。綜上所述,舍飼牦牛肉在肉品質方面的表現(xiàn)優(yōu)于放牧牦牛肉,但可能由于其瘤胃微生物多樣性方面表現(xiàn)出與放牧牦牛的差異,導致其肌肉脂肪酸組成方面的表現(xiàn)不如放牧牦牛。本研究為牦牛的舍飼育肥提供科學依據(jù),以供生產更豐富的牦牛肉制品。

電話: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qū)洋橋70號

版權所有 @ 2023 中國食品雜志社 京公網安備11010602060050號 京ICP備14033398號-2

乌拉特前旗| 柳林县| 金乡县| 贵州省| 应用必备| 师宗县| 呼玛县| 微山县| 霍邱县| 临安市| 定襄县| 皮山县| 汉中市| 南川市| 普宁市| 抚远县| 广南县| 修武县| 页游| SHOW| 曲沃县| 长汀县| 福泉市| 长乐市| 荣昌县| 安西县| 安阳县| 高阳县| 漳平市| 清流县| 万安县| 洛阳市| 吴川市| 巴楚县| 江华| 敖汉旗| 格尔木市| 繁峙县| 阿拉善左旗| 天门市| 临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