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采用核磁共振代謝組學技術從代謝物及代謝網絡調控角度研究天然抗氧化物蝦青素對機體機能產生影響的作用途徑與機理。方法:選取16?名成年男性,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實驗組以中等劑量(12?mg/d)服用蝦青素28?d,對照組服用安慰劑(淀粉膠囊)28?d。實驗第1天清晨兩組受試者空腹首次指尖采血測定抗氧化指數(shù)與血乳酸質量濃度。實驗第29天清晨兩組受試者空腹再次指尖采血測定抗氧化指數(shù)與血乳酸質量濃度,同時肘靜脈采血5?mL,隨后進行30?s×3?組間歇3?min蹬騎功率自行車運動,負荷為0.075?kg/kg?mb,運動后即刻進行第三次采血。通過氧自由基生化分析儀測定血乳酸質量濃度與抗氧化指數(shù),采用核磁共振譜儀對肘靜脈血樣進行核磁共振檢測,得到指紋圖譜,通過MestReNova、SIMCA-P、SPSS等軟件對從圖譜中提取的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與分析。結果表明,安靜狀態(tài)下,實驗組與對照組潛在差異代謝物共有15?種,影響較大的代謝通路共有3?條。其中代謝差異物肌酸、甜菜堿及甘氨酸涉及甘氨酸、絲氨酸和蘇氨酸代謝通路,乙酰乙酸及β-羥基丁酸涉及酮體合成與分解代謝通路,丙氨酸、谷氨酸及谷氨酰胺涉及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謝通路。實驗組抗氧化指數(shù)明顯升高并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血乳酸質量濃度明顯降低并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運動后即刻狀態(tài)下,兩組間潛在差異代謝物有3?種,影響較大的代謝通路共有一條,為代謝差異物谷氨酰胺涉及的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謝通路。運動后兩組抗氧化指數(shù)較運動前均顯著下降(P<0.05),且實驗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運動后血乳酸質量濃度較運動前均極顯著上升(P<0.01),實驗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蝦青素補充使人體經急性高強度運動前后血液代謝物含量明顯改變,其中涉及人體氨基酸代謝、脂代謝相關通路,這些通路代謝物的變化可能是補充蝦青素后機體抗氧化能力提高、運動能力提高的內在機制。
2023年第44卷 2022年第43卷 2021年第42卷 2020年第41卷 2019年第40卷 2018年第39卷 2017年第38卷 2016年第37卷 2015年第36卷 2014年第35卷 2013年第34卷 2012年第33卷 2011年第32卷 2010年第31卷 2009年第30卷 2008年第29卷 2007年第28卷 2006年第27卷 2005年第26卷 2004年第25卷 2003年第24卷 2002年第23卷 2001年第22卷 2000年第21卷 1999年第20卷 1998年第19卷 1997年第18卷 1996年第17卷 1995年第16卷 1994年第15卷 1993年第14卷 1992年第13卷 1991年第12卷 1990年第11卷 1989年第10卷 1988年第09卷 1987年第08卷 1986年第07卷 1985年第06卷 1984年第05卷 1983年第04卷 1982年第03卷 1981年第02卷 1980年第01卷
                 電話: 010-87293157
 電話: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qū)洋橋70號
 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qū)洋橋70號
            
版權所有 @ 2023 中國食品雜志社 京公網安備11010602060050號 京ICP備14033398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