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lǐng)學術(shù)科研之先,創(chuàng)食品科技之新
—— 中國食品雜志社
期刊集群
不同宰殺方式對草魚肉呈味水溶性成分的影響
來源:食品科學網(wǎng) 閱讀量: 145 發(fā)表時間: 2017-06-07
作者: 陳劍嵐,邵琳雅,施文正,陳舜勝
關(guān)鍵詞: 草魚;致死方式;游離氨基酸;ATP關(guān)聯(lián)物;乳酸
摘要:

以不同宰殺方式草魚的背部肉為對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和氨基酸自動分析法研究不同宰殺方式(自然、急殺、去鰓)對草魚背部肉核苷酸類化合物和游離氨基酸含量的變化,并測定背部肉pH值、糖原和乳酸的含量。結(jié)果表明:自然、急殺、去鰓3 種宰殺方式的草魚背肉苦味氨基酸含量占總游離氨基酸含量分別為78.95%、68.60%、69.44%,部肉的鮮度K值分別為20.28%、15.49%、12.13%,自然死亡組腺嘌呤核苷三磷酸含量最低,肌苷酸含量最低,鮮度最差。草魚背肉中pH值的變化與乳酸含量的變化呈負相關(guān),乳酸含量的變化與糖原含量的變化呈負相關(guān),自然死亡的草魚肉乳酸含量最高,pH值最低。不同宰殺方式對草魚背肉呈味水溶性成分影響較大,自然死亡的草魚肉滋味最差,急殺致死和去鰓致死組滋味差別不明顯。因此,在加工過程中,要避免魚血滲入肌肉,造成魚肉土腥味產(chǎn)生。

電話: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qū)洋橋70號

版權(quán)所有 @ 2023 中國食品雜志社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602060050號 京ICP備14033398號-2

县级市| 卓资县| 大石桥市| 麟游县| 竹北市| 澳门| 当阳市| 庆城县| 左贡县| 彭山县| 井陉县| 望谟县| 蒙城县| 金沙县| 大关县| 聊城市| 石泉县| 海伦市| 独山县| 温州市| 武威市| 黄浦区| 安顺市| 乐清市| 临泉县| 马公市| 和顺县| 施秉县| 峨眉山市| 朔州市| 苍山县| 临澧县| 梁河县| 梧州市| 绥江县| 合江县| 大渡口区| 察雅县| 文成县| 通州市| 曲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