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學術科研之先,創(chuàng)食品科技之新
—— 中國食品雜志社
期刊集群
溫州蜜柑和冰糖橙果實表面角質(zhì)層組分及微觀結構差異分析
來源:食品科學網(wǎng) 閱讀量: 156 發(fā)表時間: 2019-09-26
作者: 張 靜,丁勝華,謝秋濤,付復華,王蓉蓉,李高陽,單 楊
關鍵詞: 柑橘果實|角質(zhì)層|掃描電子顯微鏡|氣相色譜-質(zhì)譜聯(lián)用|水分損失
摘要:

柑橘果皮表面覆蓋著一層蠟質(zhì),具有多重重要的生理功能。以溫州蜜柑(Citrus unshiu Marc.)和冰糖橙 (Citrus sinensis Osbeck )果實為原料,采用氣相色譜-質(zhì)譜聯(lián)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 對2 種類型柑橘果皮角質(zhì)層組分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采用掃描電子顯微鏡對其微觀結構進行觀察。GC-MS分析 表明,溫州蜜柑和冰糖橙外蠟含量分別為3.7 μg/cm2和2.2 μg/cm2,內(nèi)蠟含量分別為13.9 μg/cm2和18.4 μg/cm2。溫州 蜜柑和冰糖橙的外、內(nèi)蠟中脂肪族物質(zhì)主要成分相同,分別為烷烴、脂肪酸、伯醇,但品種間各組分比例及碳原子 數(shù)分布存在差異。角鯊烯為冰糖橙果實外蠟結構特有組分。此外,三萜類物質(zhì)僅在內(nèi)蠟中檢測出。溫州蜜柑和冰糖 橙的角質(zhì)膜層含量分別為44.00 μg/cm2和70.00 μg/cm2,二者含量差異顯著(P<0.05)。掃描電子顯微鏡結果顯示 溫州蜜柑的外蠟晶體呈不規(guī)則血小板狀,冰糖橙的外蠟晶體呈倒伏的血小板狀。除去外蠟導致溫州蜜柑和冰糖橙的 水分損失速率顯著增加(P<0.05)。相對于脂肪酸,烷烴在保水方面具有更重要的作用。兩種類型柑橘的角質(zhì)層 組分及微觀結構的差異可能促成了果實采后不同的貯藏特性,這為提高不同品種柑橘耐貯性提供了重要依據(jù)。

電話: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qū)洋橋70號

版權所有 @ 2023 中國食品雜志社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602060050號 京ICP備14033398號-2

庆阳市| 泰和县| 遵义县| 汨罗市| 昌黎县| 大姚县| 长泰县| 梁平县| 伽师县| 元氏县| 恩平市| 黄冈市| 剑川县| 孟连| 鹤岗市| 郯城县| 都江堰市| 山东省| 陈巴尔虎旗| 上虞市| 安图县| 德格县| 德清县| 天等县| 元阳县| 嵩明县| 安平县| 喀什市| 红安县| 京山县| 辽源市| 城市| 德钦县| 定陶县| 都昌县| 科技| 名山县| 汉阴县| 宁陕县| 会宁县| 吐鲁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