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學術科研之先,創(chuàng)食品科技之新
—— 中國食品雜志社
期刊集群
太平洋牡蠣殼制備L-天冬氨酸螯合鈣的工藝優(yōu)化及表征
來源:食品科學網(wǎng) 閱讀量: 186 發(fā)表時間: 2020-05-25
作者: 王真,姜歲歲,張帆,王潤芳,馮雪,汪瑞,李詩洋,趙元暉
關鍵詞: 牡蠣殼;處理方式;L-天冬氨酸螯合鈣;工藝優(yōu)化
摘要:

以太平洋牡蠣殼為鈣源,利用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測定牡蠣殼中重金屬元素含量,采用不同處理方式制備L-天冬氨酸螯合鈣,以螯合率和得率為衡量指標進行綜合評價,選出最佳處理方式,并進一步分級操作,通過單因素試驗從pH值、溫度、時間、物質的量比4 個方面對螯合工藝進行綜合評分,利用正交試驗優(yōu)化制備條件,且通過能譜分析對產物進行表征研究。結果表明,在煅燒、直接過篩和球磨3 種處理方式下,直接過篩的殼粉與L-天冬氨酸的螯合率顯著高于煅燒和球磨處理。對過篩殼粉進一步分級發(fā)現(xiàn),300~200 目篩的殼粉與L-天冬氨酸的螯合率較高。根據(jù)單因素試驗得到螯合鈣的最佳工藝參數(shù)為pH 4.5、反應溫度50 ℃、反應時間100 min、L-天冬氨酸與Ca2+物質的量比2∶1,此條件下的螯合率高達98.5%。通過掃描電子顯微鏡、比表面積表征可知,煅燒、直接過篩和球磨3 種處理方式殼粉的微觀形態(tài)差異較大,且比表面積逐次升高,與各自螯合率的大小相對應。螯合物能譜圖結果顯示鈣元素成功螯合到L-天冬氨酸上。研究結果為廢棄牡蠣殼的高值化利用及L-天冬氨酸螯合鈣的生產工藝提供理論基礎和新的思路。

電話: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qū)洋橋70號

版權所有 @ 2023 中國食品雜志社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602060050號 京ICP備14033398號-2

兴文县| 奉节县| 南通市| 东乌珠穆沁旗| 石屏县| 台山市| 安仁县| 余干县| 峨边| 松阳县| 仙游县| 淳化县| 东方市| 廊坊市| 区。| 三门县| 武宣县| 吴江市| 镇坪县| 牟定县| 凉山| 宁乡县| 永清县| 德清县| 门源| 顺义区| 简阳市| 广水市| 慈溪市| 江华| 隆尧县| 翁牛特旗| 高要市| 湖北省| 冷水江市| 桦甸市| 来凤县| 仙桃市| 当阳市| 金堂县| 吉林市|